·菏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办  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今天是  
 
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情况的报告
 
 

 

主任、各位副主任、秘书长、各位委员:
  我受市政府委托,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情况,请予审议。
  近年来,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文件精神,牢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通过政策引领、媒体宣传、项目带动等措施,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,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,全市生态循环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  一、我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
  我市各级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,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,取得了较快发展。
  (一)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新成就。通过争取省财政资金,大力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,着力打造示范样板,推动了生态循环农业稳步发展。近年来,共争取省财政补助资金3760万元,累计建设省级生态农业示范项目13个,实现了9县区全覆盖。开展了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活动,创建市级以上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2个、示范区5个、示范基地24个、示范企业1个,推广面积达到80万亩。2017年,我市有6个县区纳入国家级或省级“粮改饲”示范县项目,财政补助资金达2465万元,实施主体达到70个,实现玉米就地、近地转化利用,全市全株玉米收储突破50万吨。从2014年起,连续四年举办了城市水系“放鱼养水”活动,共投入资金260万元,累计投放净水鱼类近2000万尾。
  (二)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。组织开展了农业节本增效、两减三保行动,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、测土配方施肥、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减量化农业技术。2017年,大力推广农业高效节水技术,新增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7.9万亩。截止2017年,我市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80%以上,平均亩减少化肥不合理用量2.5公斤,亩增粮食40斤,增效节本70元以上。我市畜牧部门专门下发了《加强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指导和服务,促进绿色畜牧业建设》的通知,以粪污集纳减排和资源化利用为重点,推广了一批新工艺、新技术、新模式,推进源头减排、过程控制、农牧结合。涌现出定陶宏兴、银香伟业、曹县牧原、单县华英等粪污综合利用典型。
  (三)农业清洁化生产有效推进。加强高毒、高残农药源头监管,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,农药减量增效成效显著。2017年,专业化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804.83万亩,筛选确定222家农药定点销售门市。实施小麦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,比群众自防效率提高10-20个百分点,减少用药1-2次。推广双降解生态地膜栽培技术,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处理,全市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逐步加强。市畜牧兽医局、市环保局联合制定了《菏泽市畜禽粪污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》,重点开展了“畜禽粪污处理利用不到位”整治,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。截止2017年年底,全市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83.4%,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4.5%,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61%,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.5%。
  (四)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取得新成效。大力发展农村沼气,拓宽秸秆利用渠道,推进秸秆、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。全市建设户用沼气累计达到5万户,建设各类沼气工程180余处,年产沼气约32.7万立方米,年处理畜禽粪便总量40多万吨。大力推广农牧结合新模式,积极推广“畜禽粪污-沼气-肥料-种植业”的一体化种养结合模式,打通种养结合的关键环节,促进物质循环利用。曹县银香伟业集团公司采用整合污水治理、沼气工程和有机肥产业的“三位一体”工艺设施,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,每年可产优质堆肥或有机土壤培养基3万吨。同时,我市全面推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,大力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。2017年,争取国家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4个,分别在曹县、郓城、鄄城、东明等4个县实施,总投资达到7239万元,推广秸秆腐熟还田示范面积约60万亩,项目区域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%以上。据统计,2017年全市农作物秸秆总量约1130万吨,可收集量约950万吨,年综合利用约850万吨,利用率达89%以上。
  (五)休闲农业得到有机融合。实施省、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活动,积极拓展农业功能,延伸产业链条,推动生态循环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共生,提升产业附加值。累计创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,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,全国三星级园区1个,全国四星级园区5个;创建山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、示范园区4个、示范点3个,山东省美丽休闲乡村3个,齐鲁美丽田园3个。建设休闲农业园区31家,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24家,从业人员近14580人,带动18753农户受益。郓城县后彭庄村坚持用旅游理念经营农业,确立了现代农业、音乐产业、乡村旅游三大发展方向,鼓励支持返乡创业人员投资5000万元,规划建设了集绿色种植、农业科研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后彭庄现代农业产业园。2017年,后彭庄村被农业部评为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”。定陶狮克农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,将生态循环农业与休闲观光旅游充分结合,建设能源循环、绿色果蔬、绿色餐饮、旅游观光、果蔬采摘、休闲垂钓、天然氧吧等多项观光旅游设施,吸引了广大游客,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。还有单县大汉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、山东旺天下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诸多典型案例,值得借鉴推广。积极拓展渔业休闲功能,发展休闲渔业,开展集生产、观赏、休闲垂钓于一体的“渔家乐”,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。已建成省级现代休闲渔业园区8个,市级休闲渔业园区12个,各类垂钓场所150余处。
  二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
    为实现农业部提出的“一控两减三基本”目标,根据省委、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,我们研究制定了《菏泽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“十三五”规划》(2016年-2020年),并制定下发了《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见》(菏农字〔2017〕16号),重点推进了“六大”工程建设。
  (一)农业节水示范工程。健全完善田间排灌体系,在适宜项目区推广滴灌、微喷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及低压管道输水,实施农业节水灌溉示范。在蔬菜、果树等高效特色经济作物上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,实现水肥耦合,达到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,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。
  (二)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工程。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,探索实施有机肥和化肥合理配比计划,鼓励增施有机肥,支持发展高效缓(控)释肥等新型肥料,提高有机肥使用比例和肥料利用效率。在粮食、果品、蔬菜及其他农产品优势产区推广秸秆还田、测土配方施肥、增施有机肥、沼肥应用等技术措施,减少化肥施用量,提高生物有机肥料使用率。
  (三)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工程。加强农药使用管理,强化源头治理,全面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,建立高毒农药政府储备制度和可追溯体系。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,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,配套安装频振太阳杀虫灯、粘虫板、性诱剂等器具设备,推广设施栽培生态消毒技术,适当发展大型施药器械和航空植保机械,提高农药利用效率。 
  (四)清洁地膜推广示范工程。在重点地区,扶持建立地膜回收、加工网点,制定优惠政策,鼓励农民捡拾回收或以差价补贴的方式,换取新的标准地膜或可降解地膜。选择适宜区域推广双降解地膜与生物降解地膜栽培技术,推广使用0.008mm以上标准地膜,标准地膜全部回收利用。
  (五)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。推广应用秸秆精细还田、秸秆生物腐熟、生物反应堆等技术,提高秸秆还田及肥料化利用水平。推广以秸秆为纽带的“种植基地-秸秆-养殖-有机肥-还田”生态循环技术模式,促进秸秆养畜等种养结合产业发展。
  (六)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。稳步推进以农村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,结合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、农村清洁能源推广,积极培育专业化生物能源生产企业,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。健全稳定农村可再生能源管理和服务队伍,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,不断提高农村沼气工程产气率、使用率和沼渣沼液商品化、肥料化利用水平。
  三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
  受资源环境、思想观念、技术路径等因素制约,我市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存在以下问题:
  (一)生态绿色发展意识淡薄。个别地方和农民重局部经济利益,轻社会整体效益;重当前土地产出,轻长远持续发展;重数量外延增长,轻质量品质提升的观念仍不同程度存在,保护生态环境,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还没有成为广大管理者和生产者的自觉行动。生态循环农业投资较大、短期效益差、回收周期长,企业和农户缺乏投资积极性。
  (二)农业发展方式粗放。我市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外延扩张式的粗放经营为主,出现了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,资源利用效率低。耕地“重用轻养”,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仅为56%,大水漫灌、超量灌溉等浪费现象普遍存在。化肥、农药利用率不足30%,约2/3流失到环境中,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仅为每公斤12.06克。降解地膜推广及标准地膜回收率极低,约11%的农作物秸秆未科学利用,个别重点区域的农田受到重金属污染,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,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。
  (三)科技支撑能力不强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,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,缺乏高层次科研人才,科技投入不足。对生态循环农业关键环节、关键技术缺乏深入研究,农业环境工程技术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等应用不够广泛。
  (四)体制机制尚不健全。农业生态建设、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法律、法规、政策体系以及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融资机制、激励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健全。财政资金投入缺口大,撬动社会资金不足,制约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。政府引导、市场主体、社会参与的产业发展机制和多层次、多渠道、多元化投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。
  四、下步工作思路
 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我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循环农业发展的目标措施,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,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,逐步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。
  (一)确定发展目标。到2020年,创建市级以上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3个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0个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40个,全市推广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;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.646,新增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36万亩;全市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“零增长”,化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,区域内有机肥得到有效利用;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%以上,用药量减少30%以上,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%以上;全市可控降解地膜推广使用量比例达到30%以上,不可降解标准地膜回收率达到90%以上;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%以上;全市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、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%以上。
  (二)加强组织领导。继续加强对生态循环农业工作的组织领导,推动相应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,做好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组织协调、规划编制、工作督导、重大问题调研、重大项目推进工作。逐步健全市、县、乡三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管理体系和技术推广网络。
  (三)加大投入力度。积极做好上级有关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工作,不断加大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投入,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,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、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、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市场化、社会化、多元化的投入机制,强化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财力保障。
  (四)加强监督考核。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,制定生态循环农业推进方案,实行目标责任制,强化跟踪评测和考核监督,确保实施效果。鼓励将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纳入各级现代农业发展综合考核范畴,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和考核推进机制。
  (五)加强宣传引导。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,宣传推介先进典型和经验模式,普及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知识。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,不断加大对生态循环农业工作的宣传力度,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。

 
 

上一篇 】 【 下一篇

相关信息
·关于征求《菏泽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(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)》意见建议的公告
·王磊为市委党校主体班授课
·菏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 (第64号)
·菏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 (第63号)
·菏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 (第62号)
 
菏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[版权所有] 主办: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
任何意见和建议请 联系电话:0530-5310439 邮箱:hzsrd2008@163.com
推荐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6.0 以上,1024*768分辨率浏览本站
网站备案序列号:鲁ICP备11019948号-1